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 071)
6月启动
2021年6月5日上午,由《脑出血》杂志编辑部、《Brain Haemorrhages》编辑部、贵州省急诊专科联盟主办,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承办,必威betway中文版协办的“2021 年(贵阳)急性脑血管病诊疗暨脑水肿监测学术研讨会|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 071)启动会”在贵阳天怡豪生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贵阳、遵义、毕节、铜仁、黔东南、黔西南等30多家单位100多位专家参会。
开幕致辞
此次会议则聚焦这一临床现状,交流、探索脑水肿监测技术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应用,旨在构建以创新无创生物电阻抗监测技术为核心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住院治疗的院前、院内规范的绿色通道应用模式,并一步打造新急诊绿色通道网络体系模式,最终促进急性脑血管病诊疗能力及急性脑水肿的识别及处置能力的提高。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伍国锋 教授
专题报告 01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毛更生教授指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管道的存在在2015年被Science评选为十大科学发现之一,脑膜淋巴管的功能主要是脑脊液和代谢废物的引流,这种功能有利于疾病状态下水肿的引流和血肿的清除。而是否有监测手段能将这种功能可视化,并进行评估和动态监测仍然是一个问题?
而针对能否将无创生物电阻抗这一新技术应用到这一新领域,毛教授给出了一些临床应用探索:
一、可通过无创生物电阻抗监测技术监测脑膜淋巴管引流脑脊液的变化及脑水肿的发展趋势。
二、可通过无创生物电阻抗监测技术监测血肿量的变化来判断脑膜淋巴管在脑出血中的重要性。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毛更生 教授
毛教授也期待从临床更多研究中探索出更新的临床应用。
专题报告 02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胡荣教授对“科技部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科研成果做了介绍,该项目目前已取得了大量的论文、专家共识、临床诊疗规范等学术研究成果,其中,《脑卒中病情监测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于2021年2月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对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技术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做了总结:
1、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技术在脑卒中类型鉴别诊断的应用:
无创脑水肿监护仪对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鉴于无创脑水肿监护仪的便携性,还可以将其集成于移动卒中单元,尤其在战时和重大灾害等特殊环境下,可以为及时干预提供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信息。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胡荣 教授
2、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技术在脑卒中病情监测的应用: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为患者提供一种无创、床旁、动态的颅脑病情监测,并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继发水肿、脑梗死溶/取栓后出血转化等病情预警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专题报告 03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高文文医师代表赵海康教授对陕西省 2020 年重点产业创新链(群)科研项目《基于国产创新医疗设备多模态监测下脑出血诊疗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的研究成果做了如下分享:
1、项目进展: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作为陕西省最早开展无创脑水肿临床监测技术的中心之一,截止目前为止,该项目已完成1500余例的研究数据,涉及到的病种主要为:脑出血(800余例)、脑梗塞(350余例)、脑外伤(300余例)、脑积水(50余例)、脑肿瘤(30余例)。而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也成为省内进行临床监测病例最多的中心。
2、项目科研成果:发表核心期刊文章3篇
①高文文,赵海康.无创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01):54-56.
②高文文,王凤鹿, 赵海康等.扰动系数在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监测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20,10(05):305-308.
③蒋小兵,高文文,赵海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18(02):209-213.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高文文医师
3、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技术临床应用体会:
(1)临床医生可根据监测结果,实时判断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2)服务患者:病人可自行观察数据,对治疗情况的及时掌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经济收入:使用一年,即可收回成本,为科室增加效益。
(4)无创监测,更利于发展临床科研,提高学术界的影响力。
专题报告 0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鸣教授首先从出血转化的定义与分型、出血转化的生理病理机制、出血转化诊断及处理等方面对《中国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做了详细解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刘鸣 教授
随后刘鸣教授提出了自己对无创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梗死的科研应用规划思考:首先,可通过观察性研究及大量的样本量数据来验证无创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评估其机械开通治疗时间窗、预警出血转化、监测水肿发展规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次,通过随机对照等研究设计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无创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梗塞应用的询证医学证据级别。最后,形成无创生物电阻抗技术在脑梗塞应用的临床诊疗规范,并进一步推广应用。
专题报告 05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喻安永教授提到:时至今日,颅脑外伤(TBI)已经成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由于交通运输、武装冲突等现代科技事故,全球每年有超过6000万的人经历过TBI。据创伤性脑损伤流行病学显示,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急诊就诊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喻安永 教授
同时,颅脑外伤后脑水肿、迟发性血肿、脑积水、颅高压等并发症成为影响患者死亡率及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喻安永博士通过大量的文献分享了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技术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定级诊断脑损伤严重程度,预警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以及预后的精准预判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场,主持专家、讲者、参会人员围绕无创生物电阻抗监测技术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交流。
通过探索无创电阻抗监测技术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应用,有望在急诊领域开辟一种新的无创、快速、便捷的早筛及分诊模式,推广到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造福一方。